做菜
關燈
小
中
大
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,其實碼字就跟做菜一樣,君臣佐使,各司其位。
比如刀工(文筆)H點(調味)素材(食材),這些各有不同。
但是總的來說,萬變不離其宗,做出來的菜量大管飽,才是快餐的需要,只要味道過得去,就能填飽肚子(打發時間)。
雖然食材(素材)各種有不同,但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,還是小說的三要素:環境,情節,人物。
就如一道菜,能燒的人吃的不難受,沒下毒,還一天一天的堅持做菜,你就是一個好廚子。
當然你做一個名廚,時也命也,形象,口才,人脈,都有要求,但只做一個小廚子,就簡單的了。
做到底,碼字只是做菜而已,給人的感覺,就是情感沖擊,這才是直觀感受。
正統的文學會帶上強烈的作者風格,給人一種心理感受。
有的文學還能反應時代,教育人心。
但做的來說,碼字(做菜)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罷了
說起來,碼字其實是一種很需要跟風的工作,不熱愛閱讀是無法堅持寫的,說起來其實人能做好一件工作就可以了,估計別的事情我也未必能做的更好一些
天下文章一大抄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潮流一年一變。衣服,家具,做菜,碼字,都是一樣,碼字更簡單,大家都在明面上,什麽學生老師的,其實這種東西也難說的很,文章都是公開的,大家都看的見,而形成自己的風格,往往是一種綜合思維,教不會的。
以歷史而論,每個朝代,標志性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有限的,就如同食材一樣,翻來覆去,找遍山珍海味,也就是這些。看的多了,摸的熟了,就盤兒清了。其他玄幻,科幻,網游,也是大同小異。
同樣的作料和食材,有的人燒的好吃,有的燒的難吃,廚師的功力就是這點,碼字和燒菜比較有一利一弊,燒菜要一鍋一鍋的炒,所以廚子總是會有活幹,而碼字集中在網上,有集群效益,好的一大把人看,不好看的撲街,混不了日子。同時燒菜可以一道菜燒一千年,碼字卻是半年就可能落伍時代,必須不斷的更新潮流,語言和文化。總的來說,燒菜更安穩,碼字就食腦了。
說起來,我自己是覺得自己其實未必寫的好什麽,但對別的,更加不熟。業餘打發時間,也是一種希望。
於是,社會不穩定因素又少了一個。
這行其實江山代有人才出,很多在校生都寫的很好,想想也不奇怪,語言本身是一種思維習慣,沈浸的多了會說,沈默久了會忘,像我高中的時候,可能是我文筆最華麗的時候,因為那時候我每天看小說散文當飯吃。
比如宅文二次元文,對很多年輕人來說,就是母語,反而比一些老同志玩的溜。老同志的優勢在一些需要積累學識,閱歷的小說,比如歷史,都市,官場等。
說到底,能成角的總是少數,大多數人都是混個飯吃。
======
以前常有讀書讀呆了,可能創業不行的說法。
可能以前社會不明朗,混的開,跑的了銷售的人容易做生意的。
但現在實打實的,要做好項目就要有真本事,要創業,先要打工打的好,要打工打的好,先要讀書讀的好,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,生存空間越來越少。
碼字也是如此。
文筆的積累,可能是從做學生的時候,認認真真學習背誦語文課本開始積累的。
據說以三毛為代表的新生代臺灣中文作家群崛起,是建立在老蔣強力推行中文語言教育的基礎上。
所以可見,新生代的寫手會層出不窮。尤其這個行業又沒門檻。
所以,真的要寫好一本小說,也要像高考一樣,練文筆,準備素材,背誦經典,訓練情節,準備草稿。只不過可能素材不同,多是一些流行元素,不比其他任何工作輕松,不過學習的經典不是四書五經,不是馬經毛概,也不是三毛魯迅,而是金庸古龍,宅文爽文。如果不是真的熱愛這種文化,是不能忍受這麽多工夫的。日更萬字,更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問題。壞孩子是玩不了這個的。
敲得多了,就會形成一種被稱作“合理黨”的“理所當然”的思維模板和習慣,敲代碼也是如此。不敲上幾年,算不上上道。看的多了,看那些“不成熟”的“漏洞百出”的文就會覺得別扭。然後小白寫著寫著,就成了老白,學會了一套成熟的模板,這模板本身又會成為一種思維桎梏。有一個著名西方油畫畫家說,他十幾歲就已經能把畫畫的像古代大師一樣,但之後花了幾十年才學會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畫畫
不過人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,大多人一輩子啥都做不好。古人雲,執一能為天下白。哪怕是遛鳥雕蟲,玩的好了,也能安身立命。
=======
內地電視臺進入衛視時代以來,群雄並起,芒果臺能異軍獨起,靠的是開放思維和腦洞,變著法子討觀眾開心。
相比之下,一些臺(不知名),做節目土裏土氣,對觀眾像大爺一樣,指手畫腳,做的機頂盒都經常死機,也就是國企大爺的老毛病,要是進入市場機制,估計要倒黴。不過估計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”“死後哪管洪水滔天”,也是常人之心。推脫拉扯,也是國企的積弊。
芒果臺也是跟TVB學的,TVB拍的電視劇腦洞新奇,穿越,反穿越,靈異,附體,都有了。也只有香港敢這麽玩,內地估計沒這麽大尺度和腦洞。
無論碼字和影視,娛樂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,網文之所以能吸引讀者,除了快感,就靠腦洞了。
我不是針對誰,只是不吐不快。
我自己寫的這本東東只圖自己寫的高興,自然也沒人看,很正常。
人畫畫碼字,無非是因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,太過機械,缺乏創造性的無聊。就算賺不到多少錢,創造本身,就會給人相當大的愉悅。何況,希望,本身也是一種愉悅感。
==============
《天下糧田》覆雜心戰,陰謀覆雜的讓人心驚,說到底人自己把人變得覆雜。
何苦呢,都是人自己折騰自己,累。到頭來還不是枯骨一堆。
覆雜世界的博弈,又豈是一個書呆子可以自己閉門造車猜測出來的?
小說影視就夠覆雜了,但現實社會裏的結構,可能更加覆雜百倍。因為每一個人腦都是同樣覆雜的存在,互動之下,能建立一套秩序,已經是千年文明的智慧。
做為一個大時代的小公民,畫圖碼字,無非做個廚子一樣的手藝人,安身立命,一輩子幾十年也就過去了。
秦始皇與朱元璋,這些人都是工作狂人,一天批閱的奏章車載鬥量。欺君就是死,又有黑冰臺,錦衣衛這樣的情報組織,就算這樣,還經常被蠱惑。
覆雜世界的事情,又豈是小市民可以想的清楚呢。
遠離紛爭,也許也是一種自由解脫。
=========
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當年前首輔一筆殺了幾千萬人的生計,生死掙紮之間,都不容易,按說,我應該懸梁刺股的讀書,起碼拿個碩士。
只是中間有各種技術上的難度,現在到頭來也是讀書,晚是晚了一些,總比不幹的強。
說起來,我也不是很功利的人,謀生之間,無分高下,都是生活。
看書一開始是興趣,但碼字,卻是謀生的職業。
談不上喜歡不喜歡,必須這麽生存。
人能有一個技能樹,專心做好,安身立命,已經好過塵世打滾的眾生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,《天下糧倉》,《向幸福前進》財政之間的數字,是可以決定人的生存的,從企業到個人的財務,又豈是游戲而已。
經濟學本身是一種理論學科,但結合數據科學後就是一種硬生產力。AI結合制造業是一種硬生產力。理論上最不容易被淘汰。像碼字之類的娛樂業,畢竟只是和金融一樣空頭搞來搞去,不穩妥。
上位者謀,不是我小市民可以揣測。
當年下崗,那麽多熟練工人都找不到活幹,我等現在搞搞碼字,看上去就不靠譜。哪有那麽多人有這麽多閑錢打賞?
所以很多寫的很好的寫手刷了一兩本就閃人,畢竟不是長久之計。
大概只能作為業餘愛好吧
==============
也許將來最發達的行業,就是AI和娛樂業,為什麽呢,下面是一本小說的節選
“高度發達的科技社會,所有生產都交給了智能機器。一切生產資料都數據自動化,只需要極少部分人控制超級電腦就能完成。物質極度豐富,工作成為興趣,整個世界的運轉,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即可。
而人類又被困在小小的地球上,導致絕大部分人失業了!沒有生存壓力,也沒有物質追求的地球人,開始瘋狂追求精神享受,其結果就是娛樂行業極為發達。影視、小說、動漫、虛擬游戲.”
不管做什麽,要做的好,做的專心,做的出頭,都不容易,要費心費力費時間,還未必有用,這就是生存。
============
新年開始,元月一日夜,在十字路口,四面看去。
燈光,路人,店面,車輛。
這就是城市。
說起來,人的生活說簡單,也簡單,說覆雜,也覆雜。
大多數人就是這麽生活的。
說起來,語言和思想的交流,好像造就了一些知見障,讓我找個年輕姑娘,估計我和她也沒什麽交流,還不如回去啃書自在。
大多數人的工作,也就是打個工啦,開個店啦,在經濟體系裏小小有個位置,日子也就過了。
十字路口,我看清了世界。
其實世界對我來說,並不覆雜,是我自己過於覆雜的看著世界。
===============
小區改造了綠化帶。不讓停車。
車位少了,車還是這麽多。
老式小區沒有物業,沒有固定車位,更沒有車庫。
占車位靠聲音大,兄弟多。
於是一天到晚為了車位吵鬧的。
說起來,事情雖然小。
可以看出很多東西。
東歐劇變,或者經濟危機,或者外貿逆差。
無非就是這麽件事。
生存空間少了,各種矛盾就會激化。
上位者謀,我等小民多想也沒用。
作為船上離不開的人,自然希望船越開越順,不然出了問題,第一個倒黴的就是我等小市民。
我等小市民才是“與國同戚”,那些裸官,富豪,有的是移民退路,我等小市民卻是風險抵抗最低的人群,別的不說,多少小市民就指望國家信用的社保退休金養老呢。
今天入手了一本《黑旗:ISIS的崛起》,這本書獲得了普利策獎非虛構類獎,這種文學其實文筆在其次,關鍵在調查世界的真實。我挺喜歡看這種書的。類於《格莫拉》,某種意義上比《教父》還有意義。
“一個民族的恐怖分子就是另一個民族的自由戰士”。
看清現在的世界,就更能理解真實歷史的細節。
這樣的文學,才能真正稱為文學吧。
像世界性的當代文學,《未來簡史》或JK羅琳,都是一時之選,比如本書的很多觀點和《未來簡史》不謀而和,本書開始寫的時候《未來簡史》都還沒出版。只是我自己土裏土氣的推導比不了專業的理論。
一個暢銷書作者,要能做到金庸,東野圭吾,斯蒂芬·金,這樣的程度,腦洞和才華齊飛,大概也就算終生成就獎了。
=========
足夠大的閱讀量未必能成就一個好寫手,但一個好寫手卻必須有足夠大的閱讀量。
無非用心罷了。
文學吸引人讀下去的,本質在於有趣,只不過有的人喜歡甜品,有的人喜歡麻辣,口味不同而已。哪怕是經典文學,也很少寫的不有趣的。
那些大神不管文筆好還是壞。
首先要話說的清楚,簡單,形象鮮明,性格突出。
不管文字好壞,文字都是很“親民”的,這樣才有“”受眾“”。
大概我一直尋找的感覺或者風格,就是這麽個東西。
《龍之誕生》裏,布魯斯李尋找的風格。
在文字風格親民方面,可能很多經典作家,都做的不如一些優秀的網絡寫手。
這也是很多讀者喜歡網絡小說多過經典文學的原因之一。
人看清文字後面的風格,如同碼農看到游戲後的代碼,廚子看到菜譜,心中有了一個脈絡。
在形象性,和趣味性上,很多網文超過了武俠,西幻和經典文學,這也是十多年物競天擇,互相模仿,適者生存的結果。
自古文章就孕育了作者的精氣神,蘇東坡寫的詞只能關西大漢用鐵鑄大板唱,李清照的詞只能由江南女兒用象牙小板唱。
人很難走出自己的風格。
文章是人寫的。
人不能感動自己,又怎麽感動讀者?
如果你不能感動讀者,可以選擇恐懼,逗樂,驚訝,深刻讀者,只要你有一種情緒可以調動讀者,你的文章就有存在價值。
選擇自己的風格,就成功了一半。
單單以文筆而論,一些傳統作家的文筆能把文字寫活,帶著強烈的沖擊力,比如二月河,莫言。
就如劍法,連貫一體,隨機應變,不是華麗辭藻堆砌的一招一式組合。甚至劍法裏帶出了意境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比如刀工(文筆)H點(調味)素材(食材),這些各有不同。
但是總的來說,萬變不離其宗,做出來的菜量大管飽,才是快餐的需要,只要味道過得去,就能填飽肚子(打發時間)。
雖然食材(素材)各種有不同,但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,還是小說的三要素:環境,情節,人物。
就如一道菜,能燒的人吃的不難受,沒下毒,還一天一天的堅持做菜,你就是一個好廚子。
當然你做一個名廚,時也命也,形象,口才,人脈,都有要求,但只做一個小廚子,就簡單的了。
做到底,碼字只是做菜而已,給人的感覺,就是情感沖擊,這才是直觀感受。
正統的文學會帶上強烈的作者風格,給人一種心理感受。
有的文學還能反應時代,教育人心。
但做的來說,碼字(做菜)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罷了
說起來,碼字其實是一種很需要跟風的工作,不熱愛閱讀是無法堅持寫的,說起來其實人能做好一件工作就可以了,估計別的事情我也未必能做的更好一些
天下文章一大抄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潮流一年一變。衣服,家具,做菜,碼字,都是一樣,碼字更簡單,大家都在明面上,什麽學生老師的,其實這種東西也難說的很,文章都是公開的,大家都看的見,而形成自己的風格,往往是一種綜合思維,教不會的。
以歷史而論,每個朝代,標志性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有限的,就如同食材一樣,翻來覆去,找遍山珍海味,也就是這些。看的多了,摸的熟了,就盤兒清了。其他玄幻,科幻,網游,也是大同小異。
同樣的作料和食材,有的人燒的好吃,有的燒的難吃,廚師的功力就是這點,碼字和燒菜比較有一利一弊,燒菜要一鍋一鍋的炒,所以廚子總是會有活幹,而碼字集中在網上,有集群效益,好的一大把人看,不好看的撲街,混不了日子。同時燒菜可以一道菜燒一千年,碼字卻是半年就可能落伍時代,必須不斷的更新潮流,語言和文化。總的來說,燒菜更安穩,碼字就食腦了。
說起來,我自己是覺得自己其實未必寫的好什麽,但對別的,更加不熟。業餘打發時間,也是一種希望。
於是,社會不穩定因素又少了一個。
這行其實江山代有人才出,很多在校生都寫的很好,想想也不奇怪,語言本身是一種思維習慣,沈浸的多了會說,沈默久了會忘,像我高中的時候,可能是我文筆最華麗的時候,因為那時候我每天看小說散文當飯吃。
比如宅文二次元文,對很多年輕人來說,就是母語,反而比一些老同志玩的溜。老同志的優勢在一些需要積累學識,閱歷的小說,比如歷史,都市,官場等。
說到底,能成角的總是少數,大多數人都是混個飯吃。
======
以前常有讀書讀呆了,可能創業不行的說法。
可能以前社會不明朗,混的開,跑的了銷售的人容易做生意的。
但現在實打實的,要做好項目就要有真本事,要創業,先要打工打的好,要打工打的好,先要讀書讀的好,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,生存空間越來越少。
碼字也是如此。
文筆的積累,可能是從做學生的時候,認認真真學習背誦語文課本開始積累的。
據說以三毛為代表的新生代臺灣中文作家群崛起,是建立在老蔣強力推行中文語言教育的基礎上。
所以可見,新生代的寫手會層出不窮。尤其這個行業又沒門檻。
所以,真的要寫好一本小說,也要像高考一樣,練文筆,準備素材,背誦經典,訓練情節,準備草稿。只不過可能素材不同,多是一些流行元素,不比其他任何工作輕松,不過學習的經典不是四書五經,不是馬經毛概,也不是三毛魯迅,而是金庸古龍,宅文爽文。如果不是真的熱愛這種文化,是不能忍受這麽多工夫的。日更萬字,更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問題。壞孩子是玩不了這個的。
敲得多了,就會形成一種被稱作“合理黨”的“理所當然”的思維模板和習慣,敲代碼也是如此。不敲上幾年,算不上上道。看的多了,看那些“不成熟”的“漏洞百出”的文就會覺得別扭。然後小白寫著寫著,就成了老白,學會了一套成熟的模板,這模板本身又會成為一種思維桎梏。有一個著名西方油畫畫家說,他十幾歲就已經能把畫畫的像古代大師一樣,但之後花了幾十年才學會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畫畫
不過人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,大多人一輩子啥都做不好。古人雲,執一能為天下白。哪怕是遛鳥雕蟲,玩的好了,也能安身立命。
=======
內地電視臺進入衛視時代以來,群雄並起,芒果臺能異軍獨起,靠的是開放思維和腦洞,變著法子討觀眾開心。
相比之下,一些臺(不知名),做節目土裏土氣,對觀眾像大爺一樣,指手畫腳,做的機頂盒都經常死機,也就是國企大爺的老毛病,要是進入市場機制,估計要倒黴。不過估計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”“死後哪管洪水滔天”,也是常人之心。推脫拉扯,也是國企的積弊。
芒果臺也是跟TVB學的,TVB拍的電視劇腦洞新奇,穿越,反穿越,靈異,附體,都有了。也只有香港敢這麽玩,內地估計沒這麽大尺度和腦洞。
無論碼字和影視,娛樂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,網文之所以能吸引讀者,除了快感,就靠腦洞了。
我不是針對誰,只是不吐不快。
我自己寫的這本東東只圖自己寫的高興,自然也沒人看,很正常。
人畫畫碼字,無非是因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,太過機械,缺乏創造性的無聊。就算賺不到多少錢,創造本身,就會給人相當大的愉悅。何況,希望,本身也是一種愉悅感。
==============
《天下糧田》覆雜心戰,陰謀覆雜的讓人心驚,說到底人自己把人變得覆雜。
何苦呢,都是人自己折騰自己,累。到頭來還不是枯骨一堆。
覆雜世界的博弈,又豈是一個書呆子可以自己閉門造車猜測出來的?
小說影視就夠覆雜了,但現實社會裏的結構,可能更加覆雜百倍。因為每一個人腦都是同樣覆雜的存在,互動之下,能建立一套秩序,已經是千年文明的智慧。
做為一個大時代的小公民,畫圖碼字,無非做個廚子一樣的手藝人,安身立命,一輩子幾十年也就過去了。
秦始皇與朱元璋,這些人都是工作狂人,一天批閱的奏章車載鬥量。欺君就是死,又有黑冰臺,錦衣衛這樣的情報組織,就算這樣,還經常被蠱惑。
覆雜世界的事情,又豈是小市民可以想的清楚呢。
遠離紛爭,也許也是一種自由解脫。
=========
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當年前首輔一筆殺了幾千萬人的生計,生死掙紮之間,都不容易,按說,我應該懸梁刺股的讀書,起碼拿個碩士。
只是中間有各種技術上的難度,現在到頭來也是讀書,晚是晚了一些,總比不幹的強。
說起來,我也不是很功利的人,謀生之間,無分高下,都是生活。
看書一開始是興趣,但碼字,卻是謀生的職業。
談不上喜歡不喜歡,必須這麽生存。
人能有一個技能樹,專心做好,安身立命,已經好過塵世打滾的眾生。
《大明王朝1566》,《天下糧倉》,《向幸福前進》財政之間的數字,是可以決定人的生存的,從企業到個人的財務,又豈是游戲而已。
經濟學本身是一種理論學科,但結合數據科學後就是一種硬生產力。AI結合制造業是一種硬生產力。理論上最不容易被淘汰。像碼字之類的娛樂業,畢竟只是和金融一樣空頭搞來搞去,不穩妥。
上位者謀,不是我小市民可以揣測。
當年下崗,那麽多熟練工人都找不到活幹,我等現在搞搞碼字,看上去就不靠譜。哪有那麽多人有這麽多閑錢打賞?
所以很多寫的很好的寫手刷了一兩本就閃人,畢竟不是長久之計。
大概只能作為業餘愛好吧
==============
也許將來最發達的行業,就是AI和娛樂業,為什麽呢,下面是一本小說的節選
“高度發達的科技社會,所有生產都交給了智能機器。一切生產資料都數據自動化,只需要極少部分人控制超級電腦就能完成。物質極度豐富,工作成為興趣,整個世界的運轉,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即可。
而人類又被困在小小的地球上,導致絕大部分人失業了!沒有生存壓力,也沒有物質追求的地球人,開始瘋狂追求精神享受,其結果就是娛樂行業極為發達。影視、小說、動漫、虛擬游戲.”
不管做什麽,要做的好,做的專心,做的出頭,都不容易,要費心費力費時間,還未必有用,這就是生存。
============
新年開始,元月一日夜,在十字路口,四面看去。
燈光,路人,店面,車輛。
這就是城市。
說起來,人的生活說簡單,也簡單,說覆雜,也覆雜。
大多數人就是這麽生活的。
說起來,語言和思想的交流,好像造就了一些知見障,讓我找個年輕姑娘,估計我和她也沒什麽交流,還不如回去啃書自在。
大多數人的工作,也就是打個工啦,開個店啦,在經濟體系裏小小有個位置,日子也就過了。
十字路口,我看清了世界。
其實世界對我來說,並不覆雜,是我自己過於覆雜的看著世界。
===============
小區改造了綠化帶。不讓停車。
車位少了,車還是這麽多。
老式小區沒有物業,沒有固定車位,更沒有車庫。
占車位靠聲音大,兄弟多。
於是一天到晚為了車位吵鬧的。
說起來,事情雖然小。
可以看出很多東西。
東歐劇變,或者經濟危機,或者外貿逆差。
無非就是這麽件事。
生存空間少了,各種矛盾就會激化。
上位者謀,我等小民多想也沒用。
作為船上離不開的人,自然希望船越開越順,不然出了問題,第一個倒黴的就是我等小市民。
我等小市民才是“與國同戚”,那些裸官,富豪,有的是移民退路,我等小市民卻是風險抵抗最低的人群,別的不說,多少小市民就指望國家信用的社保退休金養老呢。
今天入手了一本《黑旗:ISIS的崛起》,這本書獲得了普利策獎非虛構類獎,這種文學其實文筆在其次,關鍵在調查世界的真實。我挺喜歡看這種書的。類於《格莫拉》,某種意義上比《教父》還有意義。
“一個民族的恐怖分子就是另一個民族的自由戰士”。
看清現在的世界,就更能理解真實歷史的細節。
這樣的文學,才能真正稱為文學吧。
像世界性的當代文學,《未來簡史》或JK羅琳,都是一時之選,比如本書的很多觀點和《未來簡史》不謀而和,本書開始寫的時候《未來簡史》都還沒出版。只是我自己土裏土氣的推導比不了專業的理論。
一個暢銷書作者,要能做到金庸,東野圭吾,斯蒂芬·金,這樣的程度,腦洞和才華齊飛,大概也就算終生成就獎了。
=========
足夠大的閱讀量未必能成就一個好寫手,但一個好寫手卻必須有足夠大的閱讀量。
無非用心罷了。
文學吸引人讀下去的,本質在於有趣,只不過有的人喜歡甜品,有的人喜歡麻辣,口味不同而已。哪怕是經典文學,也很少寫的不有趣的。
那些大神不管文筆好還是壞。
首先要話說的清楚,簡單,形象鮮明,性格突出。
不管文字好壞,文字都是很“親民”的,這樣才有“”受眾“”。
大概我一直尋找的感覺或者風格,就是這麽個東西。
《龍之誕生》裏,布魯斯李尋找的風格。
在文字風格親民方面,可能很多經典作家,都做的不如一些優秀的網絡寫手。
這也是很多讀者喜歡網絡小說多過經典文學的原因之一。
人看清文字後面的風格,如同碼農看到游戲後的代碼,廚子看到菜譜,心中有了一個脈絡。
在形象性,和趣味性上,很多網文超過了武俠,西幻和經典文學,這也是十多年物競天擇,互相模仿,適者生存的結果。
自古文章就孕育了作者的精氣神,蘇東坡寫的詞只能關西大漢用鐵鑄大板唱,李清照的詞只能由江南女兒用象牙小板唱。
人很難走出自己的風格。
文章是人寫的。
人不能感動自己,又怎麽感動讀者?
如果你不能感動讀者,可以選擇恐懼,逗樂,驚訝,深刻讀者,只要你有一種情緒可以調動讀者,你的文章就有存在價值。
選擇自己的風格,就成功了一半。
單單以文筆而論,一些傳統作家的文筆能把文字寫活,帶著強烈的沖擊力,比如二月河,莫言。
就如劍法,連貫一體,隨機應變,不是華麗辭藻堆砌的一招一式組合。甚至劍法裏帶出了意境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